国人节日礼品的变迁
时光进入了上世纪80年代,中国改革开放了,国家走上了富强之路,老百姓开始快速富裕起来。究竟怎么个快法,从拜年时带的礼品就可见一斑了。改革开放最初的几年,拜年的人群开始送粮油和营养品了,比如成袋的大米和成桶的食用油以及地方特产。没过几年,这些东西过时了,很快改送鸡鸭鱼肉和禽蛋了。不久,这些东西也不稀罕了,人们开始追求享乐了,因此烟酒糖茶成了礼品,茅台酒,中华烟,巧克力,龙井茶,既贵重又体面,成了身份和关系疏近的有力证明。可是,这种送礼格局没出几年,又发生了质的变化,烟酒糖茶很快不吃香了,甚至成了没地方放的多余物品,于是,有人发明了送商场购物券,几千元一张的购物券拿在手里,既方便又实惠,接受者可以在指定的商场里选购自己需要和喜欢的商品,减少了很多浪费和无奈。然而,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和物质分配的丰富化,购物券又很快成了不好消化的形式,于是,送古董,送工艺品,送金银首饰,送珠宝玉石和字画曾一时成为风尚,不过,这种形式才时髦了没几天,现金又很快变成了银行卡,这一方式一直延续至今,而且愈演愈烈。
不了解中国国情的人可能会问,拜年就拜年呗,干吗要送这么贵重的礼?其实,这是中国特色,或者说,是市场的需要。几十年前,拜年活动只是在大年初一以后才开始,自从人与人之间有了市场关系,拜年时间就发生了很大变化,刚进农历腊月的大门,浩浩荡荡的拜年大军就开始出发了,下级拜上级,承包商拜业主,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争先恐后,粉墨登场,在公款消费、公款拜年以及等价交换现象的影响下,拜年礼品不断升级换代,拜年不再是拜年,倒成了市场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当然,纯粹以亲情为链条的人们之间,虽然鲜有现金和银行卡作礼品,但礼品价格往往却低不下来,因为国人爱面子,寒酸东西拿不出手啊。
编辑点评:文章作者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送礼内容上的变化。寥寥千字,以礼品变化的表象,暗喻了社会变迁与人性变化。其间,为不破坏喜庆氛围,对送礼中存在的腐败社会现象并未深究。笔锋恬淡却喻意深刻,话语深刻却欲言又止。今年,恰逢经济危机后的春节,是否我们能从送礼这件小事入手,看能否少些虚荣与功利,重拾国人质朴、真诚的良好品质呢?(
免责声明:本商铺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,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,一比多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友情提醒:为保障您的利益,降低您的风险,建议优先选择商机宝付费会员的产品和服务。